首页  IT互联网  百科  财经  餐饮  动漫  法治社会  房产  国际  国内  机械  家居  健康  教育 

甘肃网

您当前的位置 : 甘肃网  >  教育  >  创新模式践行者王溪:突破边界-教育创新驱动力

创新模式践行者王溪:突破边界-教育创新驱动力

2020-10-16

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及国内市场消费的升级,教育作为排在衣食住行后的刚需,消费比重在中国家庭消费支出中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据权威分析机构预测,2020年中国教育市场规模达到4万亿(校内教育+校外教育)。但是新冠疫情的突袭使教育行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教育行业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局面,一边是传统的线下教育机构面临巨大挑战,濒临生死边缘;另一边是在线教育享受到优势的红利,快速扩张,甚至一些头部在线教育公司在上半年拿到了超亿元的巨额融资。随着新冠疫情被逐步控制,疫苗也在加速研制投入生产,教育行业在疫情常态化控制时代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教育行业应如何破局?

记者采访了创新型教育模式的践行者王溪。王溪曾为一家创新型素质教育机构的创始人,曾供职于世界500强企业和互联网上市公司。师范院校科班出身,在家庭角色转变后,热衷于对素质教育的探索,凭借着热爱投身于教育行业创业中。

Q:疫情前,头部教育品牌享受着规模化带来的稳定生源,中小微型教育机构也利用提供与大品牌机构差异化的优质服务滋润的生存。疫情的突袭,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教育行业尤为凸显,您觉得在疫情常态化控制时代,教育行业发展趋势会有什么变化呢?

A: 首先,教育品牌、产业资源将进入加速整合期。

2020年前,受到国家开放二胎的政策影响,教育市场需求释放,在资本的催化下,很多创业者看中了教育这条赛道,纷纷投身到教育创业中来。但疫情的发生,供给端在线教育不受地点、时间限制的优势迎来了发展的高潮,而线下教育被迫停业,又要负担高额的运营费用,导致大批线下教育倒闭。资金雄厚的头部品牌,借此机会进行大规模收购、并购,扩张整合自己的教育版图。政策层面近期国家也出台相应政策进一步规范教育市场,提高了准入门槛。需求端消费者也受到一些中型机构倒闭跑路信息的影响,对教育品牌的选择越来越谨慎,更青睐于规范化的头部品牌。借此时机,大型教育品牌在资本、政策、生源方面占尽绝对优势,加速了教育品牌的整合。疫情期间,产业资源整合也同时加快了脚步,钉钉、ZOOM、ClassIn等直播类平台工具就成为在线教学重要工具。抖音快手也成为教育行业另一块获取流量的营销阵地。随着产业分工越来越明确,传统的教育企业只要专心做好教研、教学等相关教育服务,其他的工作由专业化的团队去完成。疫情常态化控制时代,教育品牌如何整合运用师资、技术、服务等优质的产业上下游资源,打造全流程的个性化教育体系成为重点。

其次,教育市场需求多元化, 素质教育、国际教育、职业教育细分市场迅速崛起

随着5G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应用,尤其在疫情突发的场景下,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他们下一代面临的挑战已经不同以往。简单的知识积累已经失去价值而如何让学生成为有思考力的创新者并不被人工智能替代已经成为当下教育的主题。所以未来对于学生的培养将会围绕更多的能力进行,例如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沟通合作能力等。加之中考、高考的改革、也由原来的只关注成绩的结果导向转变为更重视质量和过程。这就对教育提出了更多元化的需求,可以满足多元化需求的素质教育就成为当下家长投入重点。如受家长青睐的STEAM教育,和疫情后突然火爆的在线艺术培训、体育、国学等素质教育。

除素质教育外,由于疫情的影响和中美关系的恶化,留学市场发生巨大震荡,致使留学生回流,对国际教育、国际学校需求旺盛。同时疫情下的“稳就业”也为职业教育带来了机遇。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就业压力增大,职业教育培训以及提升个人就业能力的需求越发突出。越来越多的毕业大学生在找工作的同时也在积极的参与各类职业技能的培训考试,如教师、公务员考试,金融财会和司法考试等,希望在疫情后时代可以增加竞争力的同时具有更多的溢价空间。

Q: 疫情当下,在线教育市场成为逆势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您怎么看在线教育的未来呢?

A: 这正是我要说的疫情常态化控制时代的第三个发展趋势,在线教育下沉市场消费潜力爆发。

在“停课不停学”的政策下,在线教育打破了名师教育资源的垄断、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免费课的方式吸引流量,使线上教育全面普及,并且横跨各个城市级别。根据2018年权威机构的统计数据表明,在线教育的用户多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因为极大节约了学生往返上课地点的时间成本,一二线用户数量约占总体的77。对于交通便利的三四线及以下城市来讲,线下教育一直是用户的首选。但是疫情成了突破口,迫使用户不得不接受在线教育形式。因为曾经对优质教育资源缺少认知,所以当三四线市场的用户对在线教育有一定认知后,被其多元的课程品类、丰富的课程内容及体验吸引,养成一定用户习惯后,将逐步成为在线教育的主力消费人群。这对竞争异常激烈的在线教育找到了新的增长机会点。

Q:现在很多教育专家都在谈OMO模式,对于一位创新型教育模式的践行者怎么理解OMO模式呢?

A:疫情期间在线教育顺势迎来的黄金期,获得的流量激增,是否意味着高转化、高留存?疫情过后,线下教育的全面回归后是否能赢回流失的生源?这些都对疫情常态化控制时代的教育行业构成重大的考验。尽管在线教育发展的如火如荼,但是线下教育也不会就此消失,优质的师资,师生间的感情维系、教学互动及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都是在线无法替代的。所以兼具线上与线下多场景教学手段的运用及智能教学软硬件结合的OMO教育形态真正在被疫情的重压之下提上日程。2020年才是OMO模式真正进入到元年。新东方旗下的品牌东方优播早在2018年就开始探索OMO模式,但是也只是实现了简单的线上获客、线下交付的模式。2020年暑期的新东方少儿英语暑期班实践了将核心的教学环节中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OMO模式。

Q:您觉得这些企业的探索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OMO吗?

A:是的,据我了解这些探索也是将某一环节实现了OMO,并没有覆盖教育培训的全流程。还没有完全解决线上获客成本高、低转化;线下教育运营成本高、受地域限制等痛点。我坚信经历了惊心动魄的新冠疫情后,将有更多的教育企业,在不同的赛道里,真正的加入到OMO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中。

Q : OMO以后一定会是教育行业的新的发展机会吧?

A:不完全是这样,我个人认为疫情常态化控制时代真正的新机会是:创建以用户为中心的,无“线上线下”边界的全新教育模式。

Q:如何去打破线上线下的边界呢?

A: 在互联网已成为基础设施的疫情常态化控制时代,所有企业都加快进行着数字化转型。借助数字化、智能化力量,建立消除“线上线下”边界的新型教育模式势在必行。

首先,建立可视化数据档案:以每个用户为中心,为其创建独有的ID,借助大数据的沉淀、人工智能的算法,配合可穿戴设备,追踪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形成可视化的数据学习档案。教师通过可视化数据化信息了解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需求,根据学生学习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未来,基于教师经验的教学将被可视化的数据事实所替代,提供更精准更科学的教育服务。

Q: 学生的独有的ID就是数字档案吗?

A: 非传统意义上的数字档案,而是通过学生在教育平台内部的行为数据留存及通过外部导流到内部平台的数据,同时通过可穿戴设置留存的数据,将其标签化,建立的可视化的数据学习档案。

有了可视化数据学习档案后,运用到无边界化的教育场景上,线上、线下教育场景在时间、空间维度深度融合,消除边界。使得线上线下相互赋能、深度联动,带来体验上的相互交织,以及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资源上:线上线下共通,线上线下相互匹配。在教学过程之间也需要无缝转移。教案的设计需要线上线下通用,随时达到自由转换。

在教师能力上:同时具备线上线下能力。教师了解线上线下的双向授课模式,学习使用线上授课的各种工具,了解学生学习行为数据背后的动因。可以设计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案。

最后,业务全流程的数字化闭环管理:打通线上线下业务的运营数据、服务数据,形成由获客到交付,从教研、师训、到管理的个性化服务良好的闭环管理体系,提高企业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所有完成之后,就是真正的线上线下全面融合的无边界教育模式。

Q: 这是教育模式创新中带来的机会,如果回归到教育本质,教育行业还会有什么其他机会吗?

A:回归教育本质,提供高质量教育一直是教育从业者的追求,所以下一个机会点就是要多实践创新型教育教学方法,打破素质与应试教育中间不可逾越的鸿沟。

当学习已不受场景的限制,任何可以实现高质量的学习的地方都是学校。学生的学习也不再是以学习单一知识为主要核心。融会贯通的跨学科型学习融入到教育的每个环节。中国一直在进行教育改革,力图改变应试教育的各种弊端,引进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如PBL,项目制学习方法。学生通过对身边的一些感兴趣的问题,设计驱动问题来自主的进行探索性学习,这里教师只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导入相关知识点,达到培养学生的同理心、沟通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受制于教学进度、师资能力等限制,暂时无法大范围推广。在这种教育教学方法的大趋势下,就给了校外教育机构很好的机会,可以补充学校在这方面的不足,学习不受场景限制,比如在某个农庄通过学生对各种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变成食物的过程研究来教育学生如语文、科学等学科知识外让学生也意识到珍惜粮食的重要性。通过“项目制学习”“场景教育”既能利用场景资源辅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也能通过完成项目提高学生知识以外的能力也实现了打破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边界。

结语:

疫情常态化控制时代的教育行业将面临更多的变革,日渐严格的政策、冷静的资本市场和动荡的市场环境,教育行业未来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但是作为全球第一大市场的中国,永远不缺少机会。教育从业者要一直抱有对教育敬畏的初心,洞察用户的真实需求,勇于迭代、创新,为推动中国的教育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关阅读

如何让孩子心甘情愿写作业?这是班主任推荐最详细的做法!    2019-03-08
江考网—公务员考试报班首选    2019-03-08
江考网通关学员访谈,江考网怎么样?    2019-03-10
澳洲essay写作技巧你了解多少?    2019-03-13
她高二就参加高考成了状元,北大研究生毕业毅然参军,如今是少将    2019-03-14

  Copyright© 2001-2019 本网 版权所有

  本网站所刊登新闻,版权归中国新闻传媒集团所有。所有来源本网稿件未经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

  互联网举报中心